婚禮詞彙大全

婚禮詞彙大全

婚禮對於好多準新人來說無從入手,特別是從來未當過兄弟姊妹的您。
本文專為完全對婚禮零概念的新人提供簡單方向,到婚展或討論區時就明白到底是什麼東東了。

“( )” 為 名詞的縮寫 及 簡稱。

Vendor篇

婚禮供應商 / 婚禮團隊 / 婚禮商戶 (Vendor)  :

意指所有婚禮上的商戶,包括婚禮場地、攝錄影師、化妝師、律師、MC、禮服、佈置、過大禮、中式禮儀等等。

Pre -wedding (PW)  婚紗攝影 :

一般在婚禮前拍攝的結婚照片,亦會有準新人於情侶紀念日拍攝。
相片可製作成油畫/相簿於宴會當天展示給來賓,讓大家一同感受甜蜜。

外影 :

於擺酒/註冊當天抽時間進行外景拍攝。
在出入門或宴會廳之外的地方進行婚紗拍攝,因拍攝時間有限,不能與PW比較,當作額外Bouns。
除了新人外,亦可以邀請兄弟姊妹團一起參與。
部分新人未必有在香港拍攝PW,或想在結婚當天留下更多回憶都可考慮進行外影,
但外影效果會受大日子流程及當日狀態而定,也有可能在酒店內拍攝。

大日子 Big Day (BD):

結婚日子,擺酒日子、註冊日子都可視為大日子。
亦有新人會將出入門迎親日子、註冊日子、擺酒日子分開進行。

攝影師 Photographer ( P / Photog ):

1.標準攝影 Standard  是指正式的紀實相片,正機相。較注重每位參與者都能入鏡及影得清楚,
相片都是以正面及望鏡為主。

2.寫實攝影 Snapshot 又稱抓拍,講求構圖、隨性、自然,捕捉現場真情流露的瞬間,
例如記錄新娘與家人相擁的表情、來賓感動流淚畫面等等。

婚禮攝影多以時間作計算檔期:
15小時全日婚禮攝影、6小時半日婚禮攝影、2小時(註冊)婚禮攝影。

錄影師Videographer/Videoman (V) :

即是婚禮錄影,進行動態拍攝記錄大日子的細節。如預約全日拍攝多會剪輯早拍晚播,部分更會製作成長片段。

攝錄影助手 (A):

現時協助攝錄影師令拍攝更流暢,例如架設燈光、裙擺等等。

化妝師 (MUA) :

MUA則是Make Up Artist是縮寫,新娘髮型及妝容可分為中、日、韓、歐美及泰式等等。
化妝師會了解準新人妝容及髮型偏好,因應需要設計。化妝師會以化妝及髮型造型數目或時間計算檔期:幾妝幾頭、幾小時、半日、全日無限妝。
台灣對新娘化妝師的稱呼則是新娘秘書。

化妝師助手 MUA Assistant:

化妝師的助手會參與補妝、跟妝、補髮型、照顧新娘等等。

婚宴佈置 (Deco) :

香港多稱之為Decoration、Backdrop、內地則叫作婚慶公司。佈置主要分為噴畫及布藝,如場地已有基本佈置提供,則需自備新人名牌。

證婚律師/婚姻監禮人 Civil Celebrants of Marriages:

主持證婚的律師,必須持有現行執業證書並執業不少於7年,完成婚姻登記官舉辦的訓練。
如您是在婚姻登記處進行,主持註冊流程的則會是婚姻登記官。

司儀 (MC) :

又稱婚禮主持,帶動氣氛及確保婚禮流程順暢。現時婚禮司儀亦會為新人設計流程及事前提供籌備建議。

大妗 :

大妗姐能為大日子加添喜慶儀式感,亦為新人解答傳統禮節及儀式疑問。除了可準備繁瑣用品,作為新人和雙方長輩溝通的橋樑。大妗姐的服務一般分為半日、上頭+半日、全日、全程服務。

婚禮樂隊 (Liveband) :

視乎婚禮主題聘請有主音演唱的流行樂隊,或管弦樂團 ( 二重奏 Duet  / 三重奏 Trio  / 四重奏 Quartet ),亦有新人選擇豎琴伴奏、街頭歌手獨立Busker等等。

一條龍 :

會為新人提供各樣婚禮供應商的公司,要留意他們是合作公司或旗下公司。

宴會篇

進場 march in :

新人進入婚禮現場最觸目的一刻。在香港,新娘在證婚前的進場多數會帶上頭紗。

再進場 re-march in / 二次進場 second march in :

新人在某特定時刻再次進場,以增加婚禮的浪漫感和濃厚的氛圍。因首次進場多是家人伴隨新娘進場,二次進場一般會一對新人為主而配有不同音樂/燈光/特定儀式,增加再次進場的獨特感。

酒水 :

多指婚宴上的所有飲品,包括紅酒白酒。現時大多場地會有加錢酒水服務/限時任飲,免卻新人煩惱。如自備酒水要預計每圍要多少支紅酒或白酒 (e.g. 3紅1白)

糖果吧 Candy Corner :

可作為餐前小食的一部分,包括糖霜曲奇、紙杯蛋糕、糖果、馬卡龍等等。

飛餸 :

某圍酒席多於12人或膳食需要多於指示數目時,多出部分會由其他酒席(不足12人的席)中餸菜彌補。因人手問題,未必每間婚宴場地都會提供。

存菜 :

來賓入席數目低於預訂圍數,婚宴場地能讓新人保存起多出的圍數,可能會以現金券形式供未來光顧使用。

音響/影像篇

Technique/ Panel / DJ :

香港婚禮不會叫做DJ,如戶外草地場/私人搭製的地方,多會聘用live band。

成長片段 Childhood Montage:

亦有直接稱它做wedding video,內容由新人兒時至成年的相片組合,記錄新人的成長路程,最後加入與另一半相遇後的拍拖時光。

愛情微電影/Love story video/Concept Video:

除了slideshow和成長片段外,現時亦流行製作其他影片以記錄新人的愛情點滴。

婚紗照 slideshow / 婚紗MV:

宴會上播放的影片,主要用於展示新人的婚紗照片,通常在迎賓、用餐、敬酒等非進場的時段播放。

快剪快播 Same Day Edit (SDE) :

香港會稱之為早拍晚播或早拍午播,
即錄影師會剪輯早上出入門、外影、甚至證婚的精華花絮在宴會期間播放,讓來賓可感受到新人的喜悅。
製作需時,晚宴中多數會於敬酒前後播放,所以不用太早追問影片情況。

證婚篇

結婚戒指 (對戒) :

證婚時用的戒指,與求婚/訂婚戒指不同,屆時為對方戴在左手無名指的戒指。因考慮到日常配戴,一般會簡約設計為主。

誓言 :

 婚禮儀式中法定宣誓,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承諾和愛意。

人物篇
準新娘 (B2B) :

即將舉行婚禮的新娘 Brides to Be。

姊妹 (JM) :

Jei Mei拼音縮寫。是大日子中陪嫁及協助新娘於打點大小事項。隨住時代不同,無論是未婚或已婚都可以成為姊妹團,亦不限過往擔當次數。傳統會建議雙數為佳,現已沒有限制,男士亦可以加入作為「男妹」。

老爺 (62) :

老爺是指新郎爸爸/新娘丈夫的爸爸。 而普通話則是叫「公公」。

奶奶 (99) :

奶奶是指新郎母親/新娘丈夫的母親。 而普通話則是叫「婆婆」。

外父 :

是指新娘爸爸/新郎妻子的爸爸。 而普通話則是叫「岳父」。

外母 :

是指新娘媽媽/新郎妻子的媽媽。 而普通話則是叫「岳母」。

四大長老 :

老爺、奶奶、外父、外母的統稱。

4C :

四大金鋼是內地對婚禮上的司儀(MC)、化妝師、攝影師、錄影師的統稱。香港會稱之為4C / 5C (另加律師)。

花仔花女 :

Flower Boy 花童、多數會早於新人登場,進場同時撒花。
在香港考慮到部分場地未必合適撒花,花仔花女漸漸成為參與進場的小朋友統稱。

準 :

準備、即將

新 :

新婚之喜,有人會將四大長老前加入「新」字使稱呼較為正式,新老爺/新奶奶/新外父/新外母。

打扮服裝篇

裙褂 :

中式嫁娶服裝,按人工、金銀線密度等等劃分價錢。一般以租用為主,裙褂可能出借次數達十手以上。

頭褂 :

全新製作,第一手的裙褂。

分平腳/荷花腳 :

又稱平腳和圓腳,即上身裙設計,分別解作平穩或圓滿意思。

手繡 / 機繡 :

製作時間很快,走線較刻板,繡線不同,顏色不同。

試妝 (Trial) :

婚禮之前可約化妝師進行試妝會包括一中一西式,化妝及髮型。

西方文化篇

Bridal shower :

 新娘與好友的婚前派對,可由新娘的朋友和家人組織,慶祝即將到來的大日子。

First look :

新郎在婚禮當日才看到新娘第一次穿著婚紗的模樣,在西方文化中,新娘只會找媽媽和姊妹團揀選婚紗,因此當刻雙方第一眼見到彼此穿著婚紗和西裝的一瞬間是很重要。

First Dance :

 新郎和新娘在婚禮上的第一支舞蹈,表現甜蜜的互動亦象徵未來日子互相扶持,在香港多數會於宴會中段進行。亦有可能是主人家或親友跳進行,為此揭開序幕,帶動氣氛。

拋花球 Bouquet toss:

新娘會拋出花束,賓客們會嘗試抓住它,寓意幸福傳承,在香港多數會於完成證婚後或外影使用。

Shoe Game :

婚禮遊戲之一,新郎和新娘背對背坐,把鞋都放到手上,然後交換一隻鞋。新娘鞋代表女方,新郎鞋代表男方。然後讓賓客們提出問題,新郎和新娘需馬上舉手回答,不能看到對方的答案,了解他們的默契度及幫助賓客了解新郎和新娘。

Gender reveal party :

 新娘想將懷孕喜事與大家分享,用於揭示寶寶性別,多數會配合藍色及粉紅色氣球使用。

中式禮節篇

奉茶/敬茶 Tea Ceremony :

婚禮中非常重要的一環,新人對長輩或平輩進行茶禮,象徵感謝與尊重。傳統奉茶至少每位親友有兩杯茶,由新郎新娘各自遞上。長輩是已婚,即兩位同時參與進行,屆時準備四杯。如一位缺席,另一杯需倒入水桶/茶盤內。

新抱茶/女婿茶時稱呼 :

部分傳統著重稱呼,宜新人為與家人商議奉茶時的稱呼。如改口叫老爺奶奶、爸爸/媽媽、Uncle / Auntie (=新人後父/後母又應如何稱呼)

四手一杯 :

新娘新郎共同四手遞上一杯茶,每位親友總數一杯茶即可 (比起新郎新娘各自遞上,節省一半時間)。而一般情況下輩分較高,例如老爺奶奶外父外母、爺爺嫲嫲公公婆婆可以按傳統做法每位兩杯。

禮餅 :

現時較少會直接放禮餅,多以 $50 現金換領券。

過大禮 : 

 約在婚前十五至六十天進行。男家擇定良辰吉日,男家代表攜帶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。傳統情況下,在過大禮期間新人不應見面。而在香港,好多時候在完成過大禮後新人會一同拍照。

安床:

好命婆或家人負責鋪床,將床褥、床單及龍鳳被等鋪在床上,並撤上各式喜果,如紅棗、桂圓、荔枝乾、紅綠豆及利是。安床後任何人皆不得進入新房及觸碰新床,直至新人於結婚當晚進房為止。

上頭:

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夕,擇定良辰(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,即一小時前),進行上頭儀式。這種儀式須由「好命佬」及「好命婆」分別是男女雙方的長輩或親友,擇父母子女健在,婚姻和睦者)在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。上頭象徵一對新人已步入「成人」階段,並祝福他們同偕白首。

迎親(接新娘):

新郎在兄弟陪同下,攜著花球迎接新娘。當抵達女家後,除了開門利是,還可能進行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,眾姊妹滿意後才讓他們見面。

出門 : 

於指定時間由大妗姐或伴娘撐起紅傘護著新娘踏出女家門。

入門(過門) : 

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,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。

三朝回門(回門) : 

婚後第三天,新娘由新郎陪同下,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,甚至小住一段日子,然後再隨新郎回家。現時會省卻或當日進行,而燒豬則以利是或燒豬現金券代替。

敬酒 : 

由新人、主人家、親友、兄弟姊妹團所組成的敬酒團隊拿住酒杯向客人進行答謝,一般會前往每圍進行,先由來賓席最後到主家席,多數不用真酒。

包羅萬有利是 : 

 現金作為禮品,代替任何中式禮節缺少的所有禮品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如喜歡文章或覺得幫到手就支持一下啦~<3
打賞
評論 搶頭香
頭像
歡迎留低你嘅評論!
提交
頭像

昵稱

取消
昵稱表情代碼圖片

    暫無評論內容